钟立风
付春朝夫妻此次到达昭通本是为一睹黑颈鹤的风采,却因没有提前作了解,不知道黑颈鹤停留在大山包的时间只有冬季的一百多天,故感到遗憾。
空中交通:扩建与新建20世纪90年代初,几经风雨的昭通机场扩建摆上了议事日程。水麻高速公路于2004年10月19日开工,2008年7月1日建成通车。
过去,水路交通畅通曾经创造了京铜外运的辉煌。止于麻柳湾,连接昭通二级公路。陆路、水路、航空线的开通,昭通实现了与世界全方位的连接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迫切需要解决出行难和物畅其流的问题贯穿了昭通市委、市政府的中心工作。作为出滇入川的大动脉,贯穿昭通全境的等级公路昆水线拥堵不堪,大动脉不畅,公路改造势在必行。
几经反复,昭大二级汽车专用线建成。昆水线上问题丛生,昭大公路的问题最为突出。昭通日报记者:范云 实习记者:孔竣校对:彭晓雨。
东道主玉溪代表团暂居奖牌榜第一位。至此,在开幕式前进行的射击、柔道、铁人三项、拳击、射箭项目比赛已结束。7月29日,从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赛场上再传捷报,昭通代表团在28日、29日的比赛中收获3枚金牌。29日,是拳击比赛的决赛日,昭通代表团拳击队共有4名运动员进入决赛阶段比赛,向奖牌发起冲击。
28日,在甲组10米气步枪跑步射击混合团体赛中,昭通代表团射击队派出赵庆露、赛宇航出战。昭通代表团以21枚金牌、25枚银牌、23枚铜牌的成绩,暂居奖牌榜第二位。
在乙组10米气步枪跑步射击混合团体赛中,昭通运动员刘燚、赵常翔向金牌发起冲击,经过激烈角逐,最终收获这枚金牌。昆明代表团暂居奖牌榜第三位在乙组10米气步枪跑步射击混合团体赛中,昭通运动员刘燚、赵常翔向金牌发起冲击,经过激烈角逐,最终收获这枚金牌。最终两名运动员不负众望,以明显优势获得这个项目的金牌。
最终,在女子甲组64公斤级决赛中,昭通运动员秦诗瑶战胜对手,获得这个项目的金牌。至此,在开幕式前进行的射击、柔道、铁人三项、拳击、射箭项目比赛已结束。7月29日,从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赛场上再传捷报,昭通代表团在28日、29日的比赛中收获3枚金牌。昆明代表团暂居奖牌榜第三位。
29日,是拳击比赛的决赛日,昭通代表团拳击队共有4名运动员进入决赛阶段比赛,向奖牌发起冲击。昭通日报记者:范云 实习记者:孔竣校对:彭晓雨。
昭通代表团以21枚金牌、25枚银牌、23枚铜牌的成绩,暂居奖牌榜第二位。28日,在甲组10米气步枪跑步射击混合团体赛中,昭通代表团射击队派出赵庆露、赛宇航出战。
东道主玉溪代表团暂居奖牌榜第一位海报设计:黄山敏文字整理:雷明娟海报设计:刘仕川文字整理:马燕市委副书记、代理市长杨承新,保利集团党委常委、总会计师陈关中,保利集团党委常委、副总经理朱铭新出席座谈会。受市委书记郭大进的委托,杨承新代表市委、市政府对保利集团长期以来给予昭通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感谢。当前,昭通正处于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时期,希望保利集团结合昭通实际,继续发挥企业优势,帮助昭通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,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。
将利用自身资源和社会影响力,多方面整合社会力量,共同构建帮扶昭通的朋友圈,在助力昭通全面发展上同向发力,力争为昭通带来更多的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资源,共同助力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昭通。杨承新说,保利集团自2016年起定点帮扶鲁甸县和巧家县以来,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担当、深厚的为民情怀,倾注真情实意,在资金帮扶、产业合作、教育扶贫、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给予昭通极大的帮助和支持。
7月28日,市政府与中国保利集团举行座谈会。双方还就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、文化促乡村振兴、教育投入、土地市场开发、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郭盛主持会议,胡江辉、夏维勇、胡智雄等参加座谈。昭通市将珍惜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,借助保利集团对昭通帮扶的机会与平台,不忘初心,不辱使命,主动对接、抓细抓实各项帮扶措施和工作,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合作,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接续乡村振兴。
陈关中表示,保利集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,践行责任担当,加强对接,找准切入点,结合实际尽力提供资源保障,做深做实帮扶工作。昭通日报记者:张广玉 文/图校对:崔鹏要精准施策,补齐短板,突出解决老旧小区配套设施破损老化、环境脏乱差、飞线充电、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,不断优化人居环境,提升群众幸福感。针对乱搭乱建等违规建筑问题,相关部门要及时调查整治,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。
罗永斌一行先后到昭阳区人民武装部家属区、西街社区等地重点调研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氛围、飞线整治、乱搭乱建、志愿服务、背街小巷、农贸市场等情况,现场查找问题,并提出整改意见。会议指出,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找到具体可行的方法,确保老旧小区管理规范化。
要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努力做到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,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。昭通日报记者:李丽娟 文/图校对:马鹏。
7月29日,市委副书记罗永斌率队到昭阳区调研督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,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采取抓点带面,将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与干部规划家乡行动、驻村队员选派等工作结合起来,召开座谈会20余场次,成立了村庄规划编制组87个。
立足十四五发展需要,盐津县紧紧围绕三农领域急需紧缺人才,组建完成自然资源、养殖产业、种植产业、工业经济、巡察人才等7大人才库共计533人,摸排在外干部2478人,为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提供重要支撑。为确保选派人才精准,强化需求导向,大关县深入调查摸排,围绕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等方面,梳理汇总帮扶需求清单88条,坚持因村定需、按需选人、注重实效原则,从市、县选派89名专家精准接单,动态掌握帮扶情况,对匹配度不高的帮扶专家进行调整。精准匹配人才需求清单和选派人才特长,遴选128名专家进行结对帮扶。智力帮扶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盐津县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难题,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,助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见行见效。
截至目前,128名专家共计开展服务指导956次、各类培训699场,培训群众13532人次,累计到村服务4289天。全市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以来,各级组织部门开创了人人皆可成才、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,让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茁壮成长。
各类专家深入村组一线田间地头,主动对接帮扶需求和项目,以技术指导、决策咨询、试验示范等方式,推广新技术、新品种、新工艺,破除发展难点。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,围绕本地本区域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、乡村规划等内容抓实示范带动,在全县99个村(社区)中遴选出市级精品示范村10个、县级精品示范村13个,形成以点带面的人才带动效应。
开展现场交流培训活动,搭建专家人才晒工作、比成绩、讲经验的平台,形成互学互鉴、比学赶超、争先创优的环境,推动专家深入田间地头,摸清问题。认真分析研究,对农林技术、市场营销、文化旅游、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开展帮扶意向调研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